logo

过程控制与效率优先:浅谈高校管理模式

当下的高校管理,涵盖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方面面,看似复杂,其实管理模式可以用过程控制、效率优先8个字来概括。

过程控制,其实就是痕迹管理。无论是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都包括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通过报表、视频、图片、签字作为痕迹的佐证,加以层层监控,以保证教育产品的质量。单以课程期末考试这个教学环节来说,就包括任课教师AB卷命题、系主任审批、教学副院长签字、考试中心随机抽题、考场记录、命题小组阅卷、试卷分析、试卷审核、标准答案这样十几道环节。至于硕士、博士毕业答辩,环节就更多了。

效率优先,集中体现在高校的绩效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把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产出、社会服务的数量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权重换算成工分,然后与年终绩效、年度评优、职称评聘、研究生招生指标等资源分配紧密挂钩。起源100多年前西方泰罗制的量化理手段,由于其原始、简单、粗暴,早已为当代经济学家所唾弃,没想到却在21世纪文明程度最高的象牙塔大行其道,几乎所有的高校无一幸免,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过程控制的实施其实际建立在有2个前提:产品是标准产品,质量可控;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需要监控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定额。绩效管理的前提更加简单:高校教师是个势力的经济人,大棒+胡萝卜的管理手段才能督促其多出成果。

如果从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教育对象来看,无论是过程管理还是绩效管理其实都不是用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大学专业类型众多,科研经费获取、论文发表难度迥异,如何能用工分制的绩效来简单测度?

如果仔细分析,过程管理与绩效管理如果同时实施,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既然过程管理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精力,而收入水平、职称评聘仅与绩效挂钩,那么必然导致过程管理流于形式。也就是,过程管理在绩效优先的管理模式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单纯从绩效管理本身来说,负面作用也很严重。效率优先很难与公平兼顾,而公平与道德水平存在密切联系。绩效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是公平完全丧失、道德水平急剧下降的时候。其实,科研领域的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无不与越演越烈的绩效优先管理模式有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268674.html

上一篇: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普通教师的视角

上一篇:L-com诺通推出一系列新型散装线缆、现场端接式插头和线缆组件 下一篇:电子测量仪器接地注意事项须知-安泰维修中心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