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家五口,一个都没阳!专家分析原因

感染高峰已过,

我们身边没阳过的已经成了少数派。

30岁的杭州人林女士,

一家五口至今还没有“中招”。

一家五口至今没有“中招”

我们一家五口(注:爸爸妈妈加三口之家)被亲戚们戏称为“阴险小人”(至今阴着在危险边缘小心翼翼的人)。我们没有赶上囤药,好在至今没有“中招”。

能阴到现在,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尽量少出门,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尽量不去。放开以后,过上了单位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疫情高峰期间,恰好可以居家办公,差不多十天都没有出门一步。

我们家住在郊区,人比较少,偶尔出门一趟也还算安全。最“高危”的应该就是买菜了。我们去一次菜场尽量囤够一周的,负责采购的老妈“全副武装”——除了N95口罩,还有宽檐帽、眼镜、冲锋衣。而且一到家就把装菜的袋子全部换掉,第一时间热水洗手,全套衣服换成家居服。

这段时间收快递和扔垃圾的活则由老爸全权负责,所有的快递箱不进家门,拆之前喷一遍酒精,打开后内包装也都要擦干净再拿回家。扔垃圾的时候也要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实在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老爸也会从头到脚包裹好——口罩、冲锋外套、手套,在回家之前用酒精从头到脚喷一遍,所有外出时穿的衣服一到家就换下洗掉。

除了出门时防护,家里开着暖气和加湿器,这样可以避免着凉和呼吸道感染;每天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饮食方面也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毕竟免疫力是我们抵抗病毒的重要“武器”。

至今还未阳,

42岁杭州人马女士挺进决赛圈。

出门三层口罩、护目镜加手套

进门消毒

我公司离家不远,每天的通勤工具是电瓶车。办公室是个大开间,各个工位没有很高的隔板,坐直能互相看到头顶。最多时办公室会有十几人。

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优化调整的最初,我只是戴一层口罩,每天上班前我会用酒精喷洒工位。但在去年12月中旬,一次10人混管阳性后,我开始感到了不安。想到“危险”无处不在,那天开始我便加强了防护。

1.出门就戴三层口罩。为什么是三层?因为当时N95口罩不好买且贵,家里的库存量又不多,所以要省着点用。我个人有鼻炎史,经常会打喷嚏,所以在N95里面加了一个防尘口罩,以便随时替换。N95外再加一个普通医用口罩,方便日抛。

2.从孩子科学实验箱取出护目镜和一次性橡胶手套用于外出和上班。

3.为了方便消毒,外套由羽绒衣改成了冲锋衣。下班后,我先戴着手套洗一次手,再用公司为员工准备的消毒液喷洒消毒。

4.到家后,先不急着进门。在门外脱去冲锋衣,丢掉外层口罩和手套,再用次氯酸对着外套、护目镜和手进行消毒。冲锋衣我就挂在大门外,不再拿进屋,准备天气转热直接丢弃。

5.进门后直冲浴室,用温盐水漱口、清洗鼻腔,再洗头洗澡。

6.买菜基本不去菜场,改为某团线上下单,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团长处自取。所有买回来的菜和拿回来的快递也是在门外用次氯酸消毒,再等半天以上拿进屋。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7.在感染高峰期,我也带孩子去过西湖边。当时出行的人少,我也给她做足了防护, 手套、N95口罩、装饰用的平光镜。年前还买了一件,可以把脸都“藏”在里头而只露出眼睛的外套。

不管这些防护措施合不合理、科不科学、有没有用,至少在这层层的防护下,我至今未阳,成为了“天选打工人”。其间,也有过幻阳,也测过抗原,结果都令人满意。

有人说我可能是“无症状”,其实我倒也希望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这样便可轻松渡劫,又能出行无忧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做好自我防护,才能保护好自己、家人以及身边的人。

为什么还没有阳?

感染科主任分析有几种情况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感染科主任翁卫东主任中医师分析,目前未阳的主要有几种可能——

第一类是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体内免疫功能还很强大,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数量仍处于高位,不容易被感染。

第二类是天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强。翁卫东主任介绍,去年省立同德医院安排全体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对此,她做了一个《新冠疫苗在健康人中的抗体研究》课题。以接种后的医护人群为样本,通过体检抽血来对比保护性抗体的个体水平差异。事实证明,接种人群中少部分人保护性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说明打了疫苗但效果欠佳;大部分人都能产生不同水平的保护性抗体,有个别人抗体数量高得异乎寻常,是普通人的20倍以上,这类人可以认为是“天选打工人”。

第三类发现某些因其他疾病服用的抗病毒类药物,可能对奥密克戎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中发现,一些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患者全家人都阳了,唯独乙肝患者没有被感染;再比如,“阿兹夫定”本身是治疗艾滋病用药,现在也是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

第四类是极少与外界接触的或者是防护工作做得特别好的人群。比如独居的孤寡老人,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暂时还没有被感染,但仍有被感染的可能。

有人可能已经感染过了而不自知

现在没感染也不代表以后不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理论上,对于新冠病毒整个群体都是易感人群,几乎没有人可以避免。但在现实情况下,确实有些人没有感染,此外,整个人群没有进行持续全员核酸检测,有些人感染也可能不自知。

目前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的感染病毒,还可能与遗传背景、疫苗接种率、保持社交距离的切断传染源等做法有关系。但现在还没有感染病毒,不代表之后就不会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近日在参加一场新冠防控科普专场直播中也提到,一直没有阳有几种可能, 一种是可能实际已经被感染过,产生免疫力。第二种是因为打过疫苗,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种确实没有被感染,仍有被感染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有效时间可能会缩短,对人体的保护能力会变弱,但在细胞免疫的作用下,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针对重症或死亡保护效果。第三针接种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可以接种第四针,进一步提升免疫力。

新晚报综合每日经济新闻、都市快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马雯

审核:张雷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一下分享吧~

上一篇:中方态度异常强硬,接连两场军演,让大家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 下一篇:迈向伟大!周鹏总出场次数升至历史第一官方发布海报祝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