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保护听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1年3月3日是全国第22次“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听力健康是我们与彼此,与社会,与世界的连接;对于听力损失的人,准确、及时的干预可以促进他们获得教育、就业和社交的机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3.6亿人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200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则意味着发生听力损失障碍的人数也很大,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士,人数位居五大残疾之首,是世界上听障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每一千名新生儿中大概有1到3名为听力障碍者,高发病率则导致听力障碍的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听力障碍,人们由陌生变得接受,而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则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听力损失的分级,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在家简单的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有听力损失,是否严重。

一、听力损失分级

据WHO-1997所设定的听力损失分级为:

正常听力:≤25 dB HL,可以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

轻度听力障碍:26-40 dB HL,可听到1米处的言语声,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可能存在困难;

中度听力障碍:41-60 dB HL,可听到1米处大声的言语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

重度听力障碍:61-80 dB HL,需要对着叫喊才能听到部分言语,日常生活中有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

极重度听力障碍:≥81 dB HL,即使是大喊大叫,也听不到和听不懂,通常也不会说话;

二、日常耳朵保护小技巧

知道了在家如何自评听力,那我们再来看看,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1、不要经常挖耳,特别是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不要用不干净的手挖耳(如抠脚后,可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的掏挖,一方面可减弱这种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注意:如果是干性耵聍,一周用棉棒轻轻掏一次即可,如果是油性耵聍,半年左右去医院掏一次,不要自行掏挖。如果发现小儿耳屎较多,应到医院就诊取出哦。

2、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特别是夏季,过潮过热都可使外耳道皮肤肿胀,堵塞毛囊,抵抗力下降。平日洗脸、游泳、洗澡时要多加注意。另外一旦出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应避免游泳。

3、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鼻腔与中耳有一个管道相通(咽鼓管)。用劲儿擤鼻时鼻腔的鼻涕可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特别是小儿更需注意。所以在有鼻炎鼻窦炎时擤鼻一定要轻缓。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淡均衡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膳食纤维多的绿色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垃圾食品等(后面详述)。

5、坐高铁、飞机时如出现耳闷,要多做吞咽动作,或嚼口香糖。避免高速行驶中中耳负压形成,诱发中耳积液,形成炎症或者疼痛。

6、减少或规范耳毒性药物的使用。

所谓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的药物目前已知的临床常用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卡米星等),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不要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听力损伤。

7、注意噪声防护,避免噪声性耳聋。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高分贝的环境噪声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目前噪声性耳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重点在于预防。比如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隔音耳罩,避免在噪声环境中用耳机听音乐。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8、儿童的听力保护。在生活中,父母应注意避免孩子头面部撞击、避免生病时捏鼻灌药、避免平躺喂奶、避免使用各种汤剂中药等。

三、听力的食疗保护:

1、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

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莴苣、西葫芦、鲜桔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

2、富含锌元素的食物

如鱼、瘦肉、牛羊肉、奶制品、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全麦面等。锌能促进脂肪代谢,保护耳动脉血管。

3、富含镁元素的食物

如红枣、核桃、芝麻、香蕉、菠萝、芥菜、黄花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镁元素缺乏会影响耳动脉功能,导致听力损害。

4、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如骨头汤、脱脂奶、钙片等。维生素D和钙,可保持鼓室内的小骨骼,避免骨质疏松一样的耳硬化症,提高耳功能。

记者 张浩亮 史曼菲

来源: 晋中新闻网

上一篇:女人排尿后,应不应该用纸巾擦拭?医生告诉你正确的做法 下一篇:尘埃粒子计数器工作的原理
最新资讯